聯系我們
地址:江蘇省邳州市炮車高新區邳新路088號
電話:+86-0516-86261888
傳真:+86-0516-68581187
電子郵箱:info@hbs-vehicle.com
網址:www.arhwen.com
廣汽集團:激烈競爭環境下的必然選擇
11月7日,廣汽集團(601238)與奇瑞汽車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正式簽署了戰略聯盟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在整車開發、動力總成、關鍵零部件、研發資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國際業務、生產制造管理等領域開展合作。
2009年,國家在汽車產業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鼓勵一汽、東風、上汽、長安等大型汽車企業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兼并重組;支持北汽、廣汽、奇瑞、重汽等汽車企業實施區域性兼并重組。沒有想到,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廣汽與奇瑞之間的戰略合作開始了。.奇瑞汽車的優勢在于技術和研發,劣勢在于:一、受累于技術優勢,開發車型太多,而貢獻銷量的車型不多;二、財務管理有問題,連續多年營業利潤虧損。
廣汽集團存在的問題是長期以來的“重合資、輕自主”。9月以來的日本“購島”鬧劇,導致旗下日系合資公司廣汽本田、廣汽豐田的銷量大幅下降,而且沒有短期向好的跡象,將使得廣汽的利潤表變得難看。
雙方在資本和技術方面存在優勢互補,雙方戰略合作是激烈競爭環境下的必然選擇。雙方公告明確,暫不涉及股權、資本滲透。
但愿雙方合作不要流于形式。否則的話,雙方都將陷入僵局,失去調整發展戰略的時機。
事件:11月7日,“十八大”召開前一天,廣汽集團與奇瑞汽車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正式簽署了戰略聯盟合作框架協議。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廣東省長朱小舟、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安徽省長李斌、科技部部長萬鋼、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工信部副部長蘇波,以及廣州市和蕪湖市的各級主要領導、簽約方代表和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家媒體共同見證了簽約儀式。根據協議,合作雙方本著“真誠、平等、務實、開放、互利”的原則,在整車開發、動力總成、關鍵零部件、研發資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國際業務、生產制造管理等領域開展合作。點評:
1.奇瑞汽車存在車型多而亂、經營持續虧損等諸多問題。
1995年1月,安徽蕪湖領導考察了歐洲汽車工業,購買了英國福特的一條發動機生產線,秘密上馬轎車項目。項目啟動時,內部代號為"951工程"(即國家九五期間安徽頭號工程),公開則稱為"安徽汽車零部件工業公司(籌備處)"。
1997年1月8日,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注冊成立,股東為安徽省五家投資公司,注冊資本為32億元,1997年3月18日動工建設,1999年12月18日,第一輛奇瑞轎車下線。2001年6月16日,第1萬輛奇瑞轎車下線。從第1輛整車下線,到銷量過萬,奇瑞創造了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的黑馬速度。2001年10月27日,首批奇瑞轎車出口敘利亞,開創了自主轎車的出口先河,為奇瑞汽車未來榮登中國轎車出口冠軍奠定了基礎,也為中國轎車產品打開了國際之門。
2006年奇瑞首批2100臺發動機出口美國,成為中國首個自主品牌發動機批量出口美國的企業。2006年10月,“奇瑞”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并入選“中國最有價值商標500強”第62位。同年11月,奇瑞公司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最受贊賞的中國公司”第11位,成為我國惟一一家進入此排行榜前25位的汽車制造企業。2007年8月22日,第100萬輛奇瑞轎車下線,同時也迎來了中國自主品牌企業第一個100萬輛。從1到100萬輛,僅用了93個月,創下了中國乃至世界汽車行業發展之最。2007年6月,奇瑞公司入選2007年度“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20強;同年12月,入選“發展中國家100大競爭力企業”。然而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一樣,“欲速則不達”。奇瑞快速發展過程中隱存的問題也逐步暴露出來。根據媒體報道,奇瑞的問題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受累于技術優勢,開發車型太多,而貢獻銷量的車型不多。盡管從2010年開始,公司就認識到這個問題,可調整起來是相當痛苦的事情。兩年多的調整成效并不顯著。
二是財務管理有問題,連續多年營業利潤虧損。10月17日,奇瑞汽車通過中期票據融資18億元,期限為3年,發行利率為5.49%。根據公司中期票據融資的招募說明書,2009-2011年,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2.98%、77.71%和74.32%,2012年上半年,資產負債率達到75.99%。2009-2011年及2012年上半年,奇瑞汽車的存貨分別為36.21億元、41.73億元、42.50億元和40.46億元,占總資產的比重分別為10.69%、9.54%、7.96%、6.91%。2009-2011年及2012年上半年末貨幣資金分別為53.79億元、49.99億元、51.90億元和53.45億元。但是其同期的短期借款更高,分別為32.38億元、55.37億元、107.90億元和172.72億元。2009-2011年及2012年上半年,奇瑞汽車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分別為45.53億元、33.26億元、-47.46億元和-21.38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為137.78億元,較去年同期206.22億元,同比下滑33.19%;凈利潤為-3.79億元,而去年同期這個數據為2億元。事實上,奇瑞汽車的營業利潤多年虧損,主要靠政府補貼維持賬面利潤。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推算,2011年,公司的營業利潤為-4.15億元,而營業外收入高達5.94億元,其中絕大部分來自政府的財政補貼,使得公司2011年凈利潤為2.03億元。
從下表可以看出,快速發展起來的奇瑞和比亞迪,不得不放慢腳步,2011年比亞迪甚至退出了前10的位臵。而選擇穩健發展之路的吉利汽車,市場地位穩定提升。根據中汽協的數據,2012年10月,乘用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為:上海大眾、一汽大眾、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北京現代、重慶長安、吉利、長城、長安福特和東風悅達,分別銷售13.16萬輛、12.48萬輛、11.83萬輛、11.80萬輛、8.06萬輛、5.82萬輛、4.88萬輛、4.66萬輛、4.59萬輛和4.50萬輛。吉利、長城的銷量數據大幅提前,而不見奇瑞、比亞迪的蹤影。2.廣汽集團存在“重合資、輕自主”等問題。
廣汽集團的自主業務板塊為廣汽乘用車、廣汽客車及廣汽長豐、廣汽吉奧。合資公司包括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菲亞特、廣汽三菱、廣汽日野等五家合資公司。根據中國汽車產業研究院的統計,上半年廣汽集團的自主業務板塊的營業收入僅為54.8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5.67%,僅占廣汽集團總收入的6.96%,銷量為43883輛,占總銷量的11.87%。廣汽集團此前選擇的“重合資、輕自主”的戰略發展路徑,使得公司在自主研發上的投入大大落后于其他企業,將在相對長時間里,影響其競爭力。要想縮短這種差距,必須要加大研發投入,而廣汽集團上半年的研發費用僅為6515.23萬元。相應地,廣汽集團的主要利潤來自投資收益。上半年廣汽集團的投資收益達到21.57億元,而公司凈利潤僅為14.81億元,大致推算,廣汽自主業務上半年虧損6.76億元。廣汽集團的大部分營業收入和大部分的利潤來自幾家日系合資企業。而隨著產品競爭力的弱化,合資企業貢獻的利潤呈下滑趨勢,1-6月,來自廣本、廣豐等公司的投資收益僅為17.20億元,同比減少0.90億元。而更值得注意的是,9月以來,日本非法“購島”鬧劇導致日系車銷量同比環比大幅下降。10月,日系車銷量為9.89萬輛,自2009年以來首次低于10萬輛,市場占有率僅為7.61%,首次跌破10%。與9月份相比,環比下降38.22%,同比下降59.41%,降幅繼續擴大,占有率環比下降4.5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12.34個百分點。我們判斷,中日釣魚島之爭短期內不會結束,日系車在中國的命運難料。而主要依靠幾家日系合資企業貢獻利潤的廣汽集團后續的財務狀況也令人堪憂。
3.激烈競爭環境下的必然選擇,但合作前景并不樂觀。
11月7日,廣汽集團公司發表了《關于簽署合作協議的公告》。該公告稱,廣汽與奇瑞將在未來三年,在整車、核心零部件及新能源等技術研發、體系能力建設等領域開展合作與共享,實現優勢互補,共贏發展,共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顧客提供更好的優質產品和滿意的服務。雙方將開展車型平臺、關鍵零部件技術和實驗測試等研發資源方面的共享及整合,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方面開展技術交流與互通,進行互助式開發。雙方還將在包括發動機、變速箱等零部件配套領域開展合作,共享平臺化零部件成果,并將在國際業務、生產制造管理等方面進行交流共享。(1)雙方在資本和技術方面存在優勢互補,雙方戰略合作是激烈競爭環境下的必然選擇。奇瑞董事長尹明躍說:“廣汽集團擁有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理念,是一個初具規模的國際化產業集團,近年來,企業效益和影響力不斷提升?!睆V汽董事長張房有說:“奇瑞汽車是我國自主品牌的標桿企業,擁有整車、發動機以及關鍵零部件的自主研發能力、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整車生產和銷售體系,在自主研發和國際化業務等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笨磥韺Ψ降膬瀯莺筒蛔愣急容^明確,雙方的確存在優勢可以互補。不過,雙方領導在對自己公司的劣勢和不足都避而不談,這才是問題的關鍵。雙方各自都有自己短期內無法解決的難題,而且隨著整體市場的競爭加劇,這些難題有可能致公司于死地。因此雙方戰略合作就成為必然選擇。對奇瑞而言,由于前期投入較大、后期戰略調整而陷入技術相對過剩、業務瀕臨虧損、資金愈發緊張的困局,倘若將過剩的技術分享與輸出,將是奇瑞獲得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資金支持與后續動力。對廣汽來說,自主品牌發展較晚,面臨較大發展瓶頸。奇瑞所擁有的技術、平臺和體系資源,正是廣汽所需要的。媒體猜測,奇瑞將轉讓A級車平臺給廣汽,并轉讓1.6DVVT與CVT動力系統。(2)雙方公告明確,暫不涉及股權、資本滲透。但愿雙方合作不要流于形式。否則的話,雙方將陷入僵局,失去調整發展戰略的時機。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廣汽集團的資金優勢在快速衰減,而奇瑞的技術優勢也在發生變化。因此雙方的合作如若流于形式,對雙方或許都是個災難,將錯失提升自己發展能力的機會。根據媒體報道,早年間,奇瑞汽車和江淮汽車同樣簽署過類似的合作協議,最終不了了之。因此這次結盟是否能夠給奇瑞和廣汽帶來實質性成效,尚需時間進一步考驗。奇瑞與廣汽戰略合作的另一個阻礙是,雙方公司背后是兩個省,兩個公司在技術與資金合作的背后,是兩個省相關領導和部門的協調。不要忘記奇瑞與上汽合作,最后結局是不了了之。